资讯中心

搜索右侧

今日热点

更多+

推荐专题

更多+

推荐展会

更多+

企业直播

更多+

贵州竹笋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
2025-06-27 14:56:44 来源:bbin宝盈设备网 阅读量:10650

  今年贵州省委一号文件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,将构建食物多元化供给体系与节约长效机制列为重点,其中,竹产业作为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被着重提及。贵州积极践行大食物观,深挖竹笋产业潜力,让小小竹笋从山间走向餐桌,成为富民强省、推进乡村振兴的“金疙瘩”。
 
  贵州发展竹笋产业,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目前,贵州省笋用竹林面积已达300万亩,鲜竹笋年产量突破58万吨,其中方竹笋28万吨以上,毛竹笋30万吨以上,庞大的产量规模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这些优质的竹笋资源,不仅是大自然赋予贵州的宝藏,更是贵州在落实大食物观进程中的有力抓手。
 
  近年来,贵州围绕竹笋产业持续发力,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产业升级。在种植环节,当地积极推广科学种植技术,组织专家深入竹林产区,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,从选种、育苗到管护,全方位提升竹笋的品质与产量。同时,加强竹笋产区基础设施建设,修建林间道路、灌溉设施,改善生产条件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。
 
  在加工领域,贵州更是不断加大投入,以先进的加工机械与技术为支撑,开发出种类丰富的竹笋食品。在赤水,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自动化清洗设备通过高压水流和精细滤网协同运作,快速洗净竹笋表面杂质,相较人工清洗效率大幅提升;新型浸泡设备凭借智能控温与精准配液技术,能依据竹笋品种、新鲜度自动调配浸泡液,既保持口感又延长保质期;定量搅拌设备精准控制调味料添加量,确保每一包泡椒笋尖等产品口味一致;高速自动化包装机搭配真空包装技术,不仅实现高效封装,更锁住产品美味与营养。
 
  桐梓县同样在深加工技术上持续突破。娄山产投集团建设的桐之味食品加工厂,联合科研机构研发出新型无硫烘干技术与设备,利用特殊热循环系统和除湿装置,在不添加含硫物质的情况下,精准控制烘干曲线,保留方竹笋色泽、营养与风味;狮溪镇、楚米镇、黄莲乡等地修建的冷链库,配备智能温控系统,将鲜笋保鲜期大大延长,为竹笋分级分拣、初加工及销售赢得时间。绥阳县则引入自动剥笋机,极大提高剥笋效率;枧坝镇申报项目建设加工厂,计划引入罐头、零食生产线,从粗加工迈向精深加工;宽阔镇竹产业协会探索定制化生产,满足市场多元需求。从传统的笋干、酸笋,到创新推出的即食竹笋零食、竹笋罐头等,产品日益多样化,有效延长了竹笋产业链,提升了产品附加值。
 
  贵州竹笋产业的发展,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效显著。竹笋种植、采摘、加工等环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让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许多农户通过种植竹笋,收入大幅提高,生活水平显著改善。此外,贵州还积极探索“企业 + 合作社 + 农户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企业与合作社发挥组织协调和市场开拓优势,带领农户规模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,形成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的共同体,让农户深度参与产业发展,共享产业红利。
 
  值得一提的是,贵州在发展竹笋产业的过程中,始终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理念。适度开发森林资源,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,合理利用竹林资源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 
 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,竹笋作为绿色、营养、美味的食材,市场潜力巨大。贵州将以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,持续深化农村改革,进一步完善竹笋产业发展体系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发展。同时,加强与文旅产业融合,开发竹林观光、竹笋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,拓展产业发展空间,让竹笋产业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,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 

我要评论

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(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)
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bbin宝盈设备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bbin宝盈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bbin宝盈设备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bbin宝盈设备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bbin宝盈设备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联系电话:0571-87759655;邮箱:804074602@qq.com

产品推荐 更多+

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