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“中国黄花菜之乡”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迎来黄花菜收获季。在位于祁东县黄土铺镇戈马村的湖南新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新鲜的黄花菜花苞正经历一场蜕变。历经杀青、脱水、烘烤、包装等全自动化加工流程后,小村庄里的“土特产”将出村进城,走上市民餐桌。
“我们引进全自动化黄花菜加工设备,生产效率远高于传统家庭作坊,同时成功破解了雨天加工黄花菜的工艺问题。”该公司负责人肖智雄介绍,干制黄花菜是最受欢迎的产品,年产值达1.5亿元。这场由机械化加工引发的产业变革,正让祁东黄花菜从田间地头的“家常菜”跃升为富民强县的“黄金产业”。
机械化加工的普及,首先打破了传统加工模式的效率瓶颈。在过去,祁东黄花菜加工多依赖家庭作坊式生产,杀青靠柴火大锅,脱水凭日光晾晒,一户人家一天最多加工几十斤鲜菜。遇上连阴雨天气,鲜菜来不及处理就会腐烂变质,农户一年的辛苦可能付诸东流。而如今,湖南新发食品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鲜菜数吨,相当于上百个劳动力的工作量。杀青环节由智能设备精准控制温度和时间,既保留了黄花菜的营养与色泽,又彻底杀灭了有害微生物;脱水烘干工序在密闭环境中完成,不受天气影响,即便是连绵雨天,鲜菜也能及时转化为优质干货。
机械化加工不仅带来了效率的飞跃,更推动着产品品质的标准化升级。传统加工方式中,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意性,同一批次的黄花菜常常在色泽、干湿度、口感上存在差异,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产品一致性的要求。而机械化生产线通过程序设定,从鲜菜分拣到最终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精准控制:杀青温度误差不超过±1℃,烘干水分含量稳定在13%—15%,分级筛选设备能根据花苞大小、色泽深浅进行精细分类。这种标准化生产让祁东黄花菜的品质稳定性大幅提升,产品不仅走进了国内大型商超,还远销至东南亚、欧美等国家和地区,出口额逐年攀升。
在机械化加工的带动下,祁东黄花菜产业正实现从“小特产”到“大产业”的跨越。加工效率的提升和品质的保障,刺激了上游种植环节的规模化发展。如今的祁东,连片的黄花菜种植基地取代了过去的零散地块,大型
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收割,大大降低了采摘成本。而加工企业产生的大量就业岗位,让当地农民实现了“家门口就业”,仅湖南新发食品有限公司就吸纳了周边村庄200多名劳动力,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余元。此外,机械化加工还延伸了产业链条,除了传统干制品,企业还开发出黄花菜即食罐头、黄花菜酱、黄花菜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,让“一朵黄花”产生了更大的经济价值。
从柴火灶台到智能车间,从看天吃饭到稳产保收,机械化加工正深刻改变着祁东黄花菜的产业面貌。这朵承载着当地农民希望的“忘忧草”,在科技的赋能下,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。
我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