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安徽省粮食行业协会按照《安徽省粮食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,发布《小麦粉加工技术规程》T/AAGS 014-2025、《鲜湿面条专用粉》T/AAGS 015-2025、《家庭用中筋小麦粉》T/AAGS 016-2025、《饺子皮专用粉》T/AAGS 017-2025等4项团体标准,且标准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。这一重要举措,为安徽小麦粉加工产业的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,标志着该省小麦粉加工产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。
安徽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,小麦种植历史悠久,产量丰富,为小麦粉加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。长期以来,安徽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在市场中不断探索前行,但在加工技术、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参差不齐问题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。而此次4项团体标准的发布,犹如为产业发展装上了“导航仪”,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明了方向。
在小麦粉加工工艺方面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安徽的加工企业已形成了一套成熟且高效的流程。以《小麦粉加工技术规程》的实施为契机,企业在小麦清理、水分调节、研磨、筛理等关键环节有了更明确的技术规范。在小麦清理环节,采用
振动筛、
去石机、磁选设备等组合工艺,能有效去除小麦中的杂质,保证原料的纯净度。水分调节环节则根据小麦的品种和品质,精准控制加水量和润麦时间,使小麦达到最佳的研磨状态。研磨过程中,通过多道辊磨系统,将小麦逐步研磨成不同细度的面粉,同时利用清粉机分离出优质的麦心粉,提高面粉的品质。
技术创新是小麦粉加工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安徽的小麦粉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,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。针对不同专用粉的特性要求,企业采用了精准配粉技术,通过对不同品质小麦粉的科学配比,生产出满足鲜湿面条、饺子皮等特定食品制作需求的专用粉。例如,《鲜湿面条专用粉》标准对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、稳定时间等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,企业通过优化小麦品种搭配和加工工艺参数,使生产出的专用粉能够满足鲜湿面条筋道、不易断的品质要求。同时,一些企业还引入了在线检测技术,实时监测面粉的水分、灰分、面筋含量等指标,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
先进的加工设备是保障小麦粉加工工艺和技术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。安徽的大型小麦粉加工企业普遍配备了现代化的生产线,从小麦的接收、清理、研磨到面粉的储存、包装,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控制。在研磨设备方面,采用了高效的辊式
磨粉机,其研磨辊的材质和表面处理工艺经过精心设计,能够提高研磨效率和面粉质量。在筛理设备上,使用了高精度的平筛和圆筛,确保面粉的细度和纯度符合标准要求。此外,企业还配备了先进的面粉储存和输送设备,采用低温储粮技术,有效防止面粉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变质,保证面粉的新鲜度。
此次4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和实施,对安徽小麦粉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一方面,标准的统一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,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,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。另一方面,标准的实施将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投入力度,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,增强安徽小麦粉在市场中的竞争力。同时,专用粉的标准化生产,也将为下游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,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。
随着这4项团体标准的深入落实,安徽小麦粉加工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我要评论